鏡頭基礎
任何鏡頭的放大倍率都是由焦距決定。在微距攝影時,我們考量的是我們可以距離主體多近。焦距及最短對焦距離這兩個因素,決定了鏡頭的最高放大倍率,有時又稱為「重現倍率」。固定焦距時,鏡頭靠主體越近,就能達到越高的放大倍率。
微距鏡頭的經典定義,就是最高放大倍率至少 1:1,或鏡頭規格中的「1 倍」。這代表相機的感光元件能以完整尺寸重現主體:當鏡頭夠靠近主體時,10 mm 的物體能以 10 mm 的影像投射在感光元件上。最高放大倍率為 1:2 或「0.5 倍」,則代表同樣 10 mm 物體投射在感光元件上的最大影像尺寸,是 5 mm,也就是真實大小的一半。
0.35 倍
1.0 倍
微距鏡頭有特別的設計,在非常短的對焦距離中也能有卓越的光學性能,而且通常在近拍時成像最銳利。但這不代表微距鏡頭只能用在微距攝影。許多微距鏡頭在拍攝一般距離的一般主體時,一樣擁有優異表現。
短距離使用微距鏡頭的另一個重要特性是景深會變得很淺,這表示必須仔細地對焦才能在完美焦距下取得理想細節。在某些情況下,三腳架可以讓對焦更為省力。有時光圈必須縮得夠小才能在拍攝某些主體時獲得足夠的景深。然而,淺景深也可能是個優點,因為它能強調在焦點中的重要細節,同時讓令人分心的背景散焦。
[1] 最短對焦距離 (1 倍放大時約 13 cm) [2] 有效距離 (1 倍放大時約 2 cm) [3] 最短對焦距離 (1 倍放大時約 35 cm) [4] 有效距離 (1 倍放大時約 16 cm) [5] 感光元件平面
「最短對焦距離」鏡頭規格有時令人困惑。最短對焦距離是測量主體到鏡頭後方對焦點的距離,鏡頭後方對焦點位於相機機身中的感光元件平面。「工作距離」這個詞彙則用來說明主體與前方鏡片群的距離。
若鏡頭規格中寫到的最短對焦距離為 0.2 公尺 (20 公分),視相機機身的厚度及鏡頭長度而定,當對焦於最短對焦距離時,您可能只有幾公分的工作距離可拍出 1:1 的微距相片。在距離這麼近的情形下,主體的照明可能會變得很困難 (但可以使用特殊微距閃燈及環型閃燈克服這種照明問題)。而且即使主體或相機只有輕微移動,對焦也會變得困難。此外這麼近的距離更可能會讓您嚇跑生物。如果有這些問題發生,那麼您就會需要選擇焦距較長的微距鏡頭,才能擁有更長的工作距離。